互助營造75週年,秉持長期致力於營建產業創新與責任實踐的理念,持續推動營建產業向永續發展目標(SDGs)與ESG價值對齊。以「智慧施工(I)」、「預製施工(P)」、「精準施工(P)」與「綠色施工(G)」為核心策略,打造整合性工程解決方案。這四大行動策略不僅是技術升級的展現,更是引領產業朝向現代化、智能化與可持續化的重要基石。
為強化推動與落實數位轉型,公司於2024年7月正式成立「技術藍圖中心」,整合原有的BIM技術單位、技術研發資源與外部顧問能量,並由內部跨部門高階主管擔任執行長,共同推動營建創新新進程。
技術藍圖中心成立後更積積極投入AI與各項數位工具研發與應用,以優化施工流程、強化品質管理並提升整體資源整合效率,以回應營建產業在永續、碳排管理與數位技術導入上的各項挑戰,我們相信,透過科技整合與制度創新,將持續提升組織競爭力,並為社會與環境創造更長遠的正向影響。
推動數位轉型與永續創新的實踐
◆「黑客松活動」以「自動化工地/自動化流程」為主題,展現企業對數位轉型與永續發展的重視。
◆鼓勵運用新科技改善現場操作、減少重工與人力依賴,朝智慧化施工環境邁進。
◆多數團隊聚焦於工程進度管理、鋼筋物料追蹤、BIM結合碳排監控等技術應用。
◆參與者回饋主題契合公司當前需求,印證數位工具已成營運整合與轉型關鍵。
培養跨部門合作與永續意識
◆活動強化參與者的團隊合作與跨部門溝通能力,促進不同職能間的理解與協作。
◆部分團隊已嘗試導入IPPG與ESG理念,提出如碳排監測與智慧管理系統等構想。
◆活動不只是創意競賽,更是文化轉型的實驗場域。
◆員工不僅回應題目,更主動針對流程優化與永續議題提出具體想法,展現責任創新與組織進化的潛力。
現場導向創新工具開發:即拍即傳APP
◆內部團隊受到黑客松啟發,開發「即拍即傳」施工照片 APP 與雲端管理系統。
◆系統依據專案、日期、區域自動分類與歸檔,提升資料管理效率。
◆減少人工錯誤與時間浪費,解決現場資訊整理痛點。
◆開發過程由內部主導,確保高度即時性與使用者導向設計。
創新文化深化:從參與到制度化推動
◆系統開發展現企業實踐 ESG 承諾與鼓勵創新的文化。
◆透過開放活動與溝通機制,鼓勵員工主動發掘問題、提出解方。
◆建立強調心理安全與多元觀點的工作環境。
◆創新已從少數菁英走向全員參與、日常實踐。
◆公司將持續優化系統功能、蒐集使用者回饋,邁向制度化創新與永續轉型。
互助營造於2013年因應BIM發展趨勢成立BIM中心,致力於 BIM技術在營建方面的研發、溝通協調與應用。
2014年起將BIM技術導入營建現場,應用於產出施工圖、各工項溝通、界面檢討等,透過模型提前發現疑義並解決問題,降低施作誤差,減少人力消耗及材料廢棄。
2024年成立「技術藍圖中心」,配合大環境變遷的演變改變未來工作方式並結合跨部門溝通協調,以達成減碳減廢、節省資源的目的,各時期的指標專案及應用如下圖。
互助營造持續推動ESG、IPPG及永續X數位雙轉型,以追求成為「 新世代數位總承包商」的願景。配合「技術藍圖中心」,結合跨部門溝通協調、員工專業知識培訓傳承、數位轉型與應用。
◆2024年互助營造順應國際營建業趨勢,整合各單位的BIM技術人員,集中納入BIM中心,以利技術人力的資源整合,強化協作能力。
◆透過BIM模型的應用,施工前運用2D及3D整合出施工圖→排除各工項圖說衝突,避免日後現場重工,杜絕資源浪費;施工中→自動化流程減少錯誤、提升工程查核效率及品質。
於新建工程專案中,成功導入並實作預組柱工法,作為內部推廣新工法的代表案例。根據技術資料與簡報內容,該專案為IPPG實作場域,並已列入公司技術系統中「近年推動之新做法」之正式案例。在實務操作上, 預組柱工法強調預組組件應用,有效提升結構安裝效率、縮短工期並降低現場作業風險。
公司技術團隊於工法導入過程中,進行多次跨部門討論與經驗交流,並於年度研討會中達成共識,確認此工法為具發展潛力之關鍵技術方向,已展現初步成果,並獲公司內部提出表揚建議,肯定參與規劃與執行的多位技術與管理人員,象徵此項創新推動工作已具成效,進入組織制度化階段。
IPPG工法的成功應用不僅提升施工效率與品質,也帶動公司內部在數位建築、模組化施工與高效協作等面向的整體進步,為未來持續推動永續營建與智慧工地奠定重要基礎。
防爆繫筋新工法已於多區試行並獲監造與廠商肯定,綁紮工時減少約35%,預計全面推展並於113年10月底前完成施作。
調整工序,採分段施工與雙面模施作,優化牆體防水與回填程序,有效強化防滲成效。
筏基回填防水優化作業,原設計預留灌漿孔及無防水層配置,易導致回填不實與地坪反潮問題。
為提升效益,新增導水工法,提升防水完整性與地坪耐久性。
為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與現場監控管理能量,本公司於抽水井場導入電動機自動化監測系統,整合多項智慧控制機制,有效降低能源消耗,穩定系統,監控範圍涵蓋水井負壓監測、變頻給水泵控制、加工區段用水自動調節,以及遠端數據傳輸等功能。
透過 Line Notify 內部群組推播,現場即時數據可第一時間傳送至管理單位,有效強化安全監控與風險預警能力。
針對遠距工區,亦透過立體式施工圖協助工程單位掌握現地配置與管線動線,確保規劃準確與施作安全。該套系統在兼顧效率、可控性與透明度的同時,也朝向智慧工地與資源永續目標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