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」,互助深耕台灣這塊土地已逾七十年,長年來我們積極參與營造產業革新、落實綠色施工及贊助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來實踐企業社會責任。
互助營造在六十周年(2009年)與南投互助國小結緣,每年持續提供獎助學金及硬體修繕支援。
基於「互助」這個共同的名字,我們雙方約定以創辦人林清波總裁的生日為「互助日」,在這一天,互助同仁們攜家帶眷前往互助國小,與孩童們共度歡樂時光。
「愛,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,看到自己的責任,互助營造關懷弱勢族群,推廣愛家運動,贊助「台灣寶島行善義工團」,持續提供弱勢族群造屋整繕的服務工作。
近年來,台灣經常遭受強震和強颱的侵襲,對家園造成嚴重破壞。互助作為專業營造企業,憑藉豐富的建築材料、專業人才和專業機械,每每在災後即迅速投入救災行動,提供技術和人力支援,協助災區重建家園,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。
過去三年,由於疫情肆虐,我們無法順利舉辦互助日活動。2023年,我們終於再次依承諾出發。十多名互助國小的學生身穿原住民服飾,以自信的眼神和微笑,並用嘹亮的聲音高喊「歡迎您」,熱情地迎接我們。我們與互助國小的學生們手牽手跳舞,彷彿搭建起一座無形的橋樑,連結不同的文化和思維,讓我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找到了共鳴。此外,我們還一同參與了射箭體驗,感受當地獨特的技藝;愛玉製作達人也熱心地教導我們如何製作美味的愛玉。
長年以來,互助營造與互助國小透過一次次深入當地的訪問互動,建立了深厚的情誼。這不僅是我們展現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,也是為互助員工提供美好體驗與舒壓的機會。此外,我們也關注互助國小的硬體資源需求,透過我們的專業服務,讓互助國小的學習環境越來越好。如此有意義的公益活動,不僅創造了雙贏的機會,也讓我們的同仁將對社會的愛向下扎根,同時激勵了學生們的學習動力,點燃了未來的希望之光。
因互助日活動,互助國小送給我們的伴手禮中有一包「彩虹互助米」。老闆認為互助米結合了互助國小、互助村及互助公司,具有特殊意義,因此在策劃公益愛心活動時將認購互助米列為項目之一。
互助米產生於南投縣仁愛鄉賽德克部落,是全台海拔最高的水稻種植區,品種為台梗9號。當地日夜溫差大、陽光充足,使用合歡山山泉水灌溉,空氣純淨無汙染、土壤肥沃,採用無毒自然農法栽種,一年可出產2期稻作,透過行銷互助米的部落廚房平台協助,我們認養契作進行育苗插秧及收割。
2023年,我們認購了當地農民種植的1,700包稻米,協助偏鄉農村的小規模糧食生產,照顧當地農民,提升他們的收入水平。
為了擴大這份愛心,我們攜手「安德烈慈善協會」關懐弱勢孩童,2023年持續捐贈1,000包契作稻米予安德烈慈善協會,讓1,000個家庭能分享互助營造公司的愛心及在地農民辛苦耕種的成果,幫助孩子不挨餓,吃得安心又健康。
「捐血一袋、救人一命」,互助營造每年與台灣血液基金會攜手舉辦的公益愛心捐血活動,今年分台北、新竹及高雄三地舉辦。首場從2023.07.04起連續三天在新竹老爺及新竹捐血中心展開、7/26~28高雄場接棒、最後8/1~3轉回台北總公司及派員駐點位於台北二二八紀念公園的捐血車。熱情的工作人員力邀員工及民眾一起來為台灣血庫挹注熱血,本次捐血250cc者,我們致贈「台北必買名品_老爺牛軋糖」 的捐血禮來答謝他們的愛心。
九天的捐血活動成果豐碩,共募集了151,250cc,也就是605袋的血量。謝謝互助夥伴的共襄盛舉,捐血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之一,互助每年透過推動員工捐血,不僅善盡社會責任,更是推動企業ESG永續理念的重要力量。
互助營造自70週年慶(2019年)起,每年皆進行植樹綠化公益活動。延續2019、2020及2021年皆在台中高美濕地種植,2022年因高美濕地並無新地,而另於台中大安溪廓子堤防高灘地進行造林。2023年林務局東勢林管處經彙整表示本年度大台中轄區無新植地可種植。後經多次實地踏勘,選定屏東處轄區,以捐款合作方式認養3年造林撫育工作,認養面積0.23公頃計460株林木。
高雄市田寮地區大部分為泥岩又稱青灰岩的地質分布,土壤透水性差、遇水後極易產生泥流等,屬於較不利植物生長之環境。近年來林務局分年逐步規劃造林,公司選擇在此處植樹復育(相思樹、大葉桃花心木、小葉桃花心木、白千層)增加綠覆面積,維持土砂捍止保安林功能,防止泥沙淤積與維護附近居民安全與健康。
6月16日植樹活動日正值梅雨期間,是南部適合植樹的時間點,由黃一昌副總經理帶隊高雄台積F22工地邱怡誠協理、林青輝處長、白國欽處長及主任同仁們和管理部同仁共同完成植樹活動。
本活動由林務局提供土地,互助營造公司贊助經費,雙方齊心協力,希望藉此拋磚引玉,帶動社會的沈思與參與,共同來呵護我們美麗的家園。
為促進工程營造業的發展,互助積極參與各項公會、協會、學會等,並與產業成員進行溝通與交流。響應政府要求,及關注的議題包括企業永續、技術創新、環境永續及氣候變遷等,並提出相關政策建言,共同肩負企業社會責任。
互助期許在工程領域有所貢獻,不論在學會政府單位及公會上,均能獲得各項殊榮及肯定。